张晓报,男,汉族,1987年9月生,安徽霍邱人,中共党员。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博士后。湖湘青年英才、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湘潭市高层次人才、莲城青年英才、湖南科技大学“湘江学者”。现任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大学教育科学》等CSSCI来源期刊外审专家、《高校教育管理》等CSSCI来源期刊青年编委。
近年来,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管理和比较高等教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课题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1项、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1项、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2项、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在国家一级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出版学术著作4部(独著3部);单独或以第一作者在《大学教育科学》《外国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3篇(CSSCI来源期刊11篇,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6篇),在《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国家级报刊发表学术随笔18篇;获第十五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独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独立)、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独立)、湖南省第十二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南省第十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湖南省教育督导与评价优秀论文一等奖(排名第一)、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第十二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排名第一)、第十三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排名第一)各1项。
2011.09—2014.12,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9.09—2011.06,湖南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获管理学硕士学位;
2005.09—2009.07,皖西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本科,获教育学学士学位。
201412—,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专任教师;
201909—202407,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博士后;
202309—202409,湖南科技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挂职);
202503—,湖南科技大学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挂职)。
教育学原理;学校与班级管理;教育策划理论与实践;
学术论文写作方法与规范;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科研课题:
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IA200268,已结题,等级“良好”);
2.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跨学科专业的发展机制研究”(项目编号:EIA150408,已结题);
3.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8批面上资助项目“世界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20M680418,已结题);
4.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5年度一般项目“美国研究型大学‘个人专业’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YBA146,已结题);
5.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基地重大资助专项课题“我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学科组织困境及消解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JK20ZDJD02,已结题);
6.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青年资助课题“跨学科专业的特殊性研究——以美国研究型大学为例”(项目编号:XJK015QGD006,已结题);
7.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我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SP19YBZ106,已结题);
8.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优秀青年项目)“美国一流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1B0494,已提交结题);
9.湖南省教育厅2015年度科学研究项目“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专业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C0575,已结题);
10.湖南科技大学博士基金项目“我国高校双学位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E51513,已完成)。
教研课题:
1.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资源跨学科共享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HNJG-2021-0660,已提交结题);
2.湖南科技大学2017年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网络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挑战及应对”(项目编号:G31728,已结题)。
学术论文:
1.“高等教育原则的建构:基于高等教育本质及特点的思考”,《江苏高教》(CSSCI源刊)2013年第4期。
2.“研究生课程论文的反馈问题初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CSSCI源刊)2014年第2期。
3.“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划分框架及启示”,《江苏高教》(CSSCI源刊)2014年第3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4.“独立与组合: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外国教育研究》(CSSCI源刊)2017年第3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动态》(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编)2022年第9期全文刊载。
5.“我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及突破——基于理念、制度和方式的分析”,《江苏高教》(CSSCI源刊)2017年第4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6.“清华大学本科荣誉学位透视”,《高校教育管理》(CSSCI源刊)2017年第5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7.“论高等教育学的生存逻辑”,《大学教育科学》(CSSCI源刊)2019年第3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8.“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专业教育的实践及启示”,《高校教育管理》(CSSCI源刊)2019年第5期。《中国教育科研参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编)2019年第20期全文刊载,《中国教育报》2019年10月17日第8版辑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文摘周报》2019年第43期摘录。
9.“双学士学位、联合学士学位等概念正义”,《大学教育科学》(CSSCI源刊)2020年第2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10.“跨学科专业发展的机制障碍与突破——中美比较视角”,《高校教育管理》(CSSCI源刊)2020年第2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11.“跨学科人才培养机制:理论逻辑、现实问题与优化路径”,《大学教育科学》(CSSCI源刊)2023年第6期。“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官网全文转载。
12.“高等教育研究者知行统一之责任”,《高校教育管理》(CSSCI扩展版)2012年第6期。
13.“我国‘985工程’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践与反思——基于课程的考察”,《高校教育管理》(CSSCI扩展版)2013年第6期。
14.“我国高校双学位教育的困境与出路”,《黑龙江高教研究》(CSSCI扩展版)2017年第11期。
15.“美国研究型大学‘个人专业’及启示”,《高教发展与评估》(CSSCI扩展版)2020年第1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16.“多元主体参与大学发展规划的困境及其突破”,《大学与学科》(CSSCI扩展版)2023年第3期。
17.“斯坦福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元理念及启示”,《大学与学科》(CSSCI扩展版)2024年第3期。
18.“大学发展战略的内涵与功能探析”,《教育探索》(北大核心)2013年第7期。
19.“‘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老年教育走进农村的必要、可能与路径”,《成人教育》(北大核心)2019年第5期。
20.“学术、自治与劳动:美国深泉学院的教育理念及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北大核心)2021年第6期。
21.“跨学科人才培养从分离走向融合:域外经验与本土可能”,《黑龙江高教研究》(北大核心)2025年第2期。
22.“过度理由效应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第7期。
23.“对我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12年第6期。
24.“研究生课程考核的论文形式利弊谈”,《考试研究》2013年第4期。
25.“数学方法与高等教育研究”,《教育与考试》2013年第5期。
26.“大学发展规划的分类初探”,《重庆高教研究》2014年第2期。
27.“大学发展战略规划:制定背景、问题与优化策略”,《教育与考试》2015年第4期。
28.“密歇根大学的跨学科学位及启示”,《山东高等教育》2016年第3期。
29.“论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高等理科教育》2016年第2期。
30.“我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的动因分析”,《高等理科教育》2016年第4期。
31.“教师教育振兴背景下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价值辨析——兼谈师范类专业内涵建设”,《教师教育论坛》2019年第9期。“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32.“论精致的大学”,《教育与考试》2020年第1期。
3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教师的学术忠诚:内涵、意义与激励机制”,《高等理科教育》2020年第1期。
34.“与学校生产生活相融合:美国深泉学院的劳动教育经验及启示”,《教育与考试》2021年第5期。
35.“‘金课’何以可能?——大学‘金课’的实现机制论纲”,《高等理科教育》2022年第2期。
36.“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实施情况的个案调查”,《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年第5期。
37.“‘三维’视角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实现因素解读——以北京大学为例”,《高等理科教育》2022年第5期。
38.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资格刍议——基于首批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考察”,《教育与考试》2023年第2期。
39.“论教育学术论文框架的搭建——基于结构化思维的视角”,《高等理科教育》2023年第3期。
40.“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课程考核的‘放水’现象及其治理”,《高等理科教育》2024年第2期。
41.“密歇根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模式及启示”,《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4年第3期。
42.“我国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学科组织困境及其消解对策”,《高等理科教育》2024年第5期。
43.“教育学专业本科生专业学习获得感:现状、制约因素与提升对策”,《中国高等教育评论》2024年第2期。
学术随笔:
1.“打造‘金课’须健全保障五大机制”,《浙江教育报》2020年1月13日第3版。
2.“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不妨考虑减少后勤‘包办’”,《浙江教育报》2020年5月25日第3版。
3.“本科专业设置仍存过度‘蹭’热点问题”,《中国科学报》2021年3月23日第7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4.“取消硕士生强制发表论文,不可盲目跟风”,《浙江教育报》2021年4月19日第3版。
5.“除了重视‘大师’,还要关注‘大楼’”,《中国科学报》2021年5月18日第7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6.“大学毕业典礼够‘格’的三条标准”,《中国科学报》2021年6月29日第7版。
7.“为何有些录取通知书不够‘高大上’”,《中国科学报》2021年7月27日第7版。
8.“过于强调‘就业率’会牺牲教育质量‘生命线’”,《中国科学报》2021年8月24日第7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9.“为什么一些大学生不做笔记”,《中国科学报》2021年11月2日第7版。
10.“研究生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发布:多元主体要做好实施准备”,《中国科学报》2022年9月27日第3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11.“加强资源共享 促跨学科人才培养落地”,《中国教育报》2023年4月17日第6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网全文转载。
12.“用好学科交叉‘催化剂’:理念、模式与机制”,《中国科学报》2023年6月20日第3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全文转载。
13.“高校学生转学:不应只是向下流动”,《中国科学报》2023年7月18日第3版。新浪网、凤凰网等媒体全文转载。
14.“院校研究应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中国科学报》2023年8月1日第3版。
15.“提升学科专业建设质量要有系统思维”,《中国科学报》2023年12月5日第3版。新浪网等媒体全文转载。
16.“宿舍资源紧张期,高校应更具人文关怀和责任担当”,《中国科学报》2024年1月2日第3版。科学网、新浪网等媒体全文转载。
17.“促进跨学科人才培养从分离走向融合”,《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26日第4版。中国社会科学网、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河北智库发布等官网全文转载。
18.“斯坦福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不必总盯着专设跨学科院系”,《中国科学报》2025年3月4日第3版。新浪网等媒体全文转载。
学术著作:
1.《跨学科人才培养:理念、模式与机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4年10月。国家一级出版社。独立作者。
2.《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1月。国家一级出版社。独立作者。
3.《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24年4月。入选“光明社科文库”,独立作者。
4.《当代大学发展形态与大学观的国际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12月。国家一级出版社。第二作者。
奖励:
1.2022年2月,《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著)获第十五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
2.2015年10月,《美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十一届“高等教育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3.2024年9月,《跨学科专业发展的机制障碍与突破——中美比较视角》获2024年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中国煤炭教育协会);
4.2024年4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课程考核的“放水”现象及其治理》获2023年度湖南省教育督导与评价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南省教育厅);
5.2022年11月,《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制度实施情况的个案调查》获第十二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6.2023年11月,《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校课程考核的“放水”现象及其治理》获第十三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湖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7.2024年7月,《跨学科专业发展的机制障碍与突破——中美比较视角》获湖南科技大学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湖南科技大学);
8.2018年4月,《家庭教育学》获湖南科技大学“优秀多媒体课件奖”(湖南科技大学);
9.2020年1月,荣获2019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嘉奖(湖南科技大学);
10.2022年9月,荣获2021年度记功奖励(湖南科技大学);
11.2023年4月,获评2022年度“教学优良榜”(湖南科技大学);
12.2024年2月,荣获2023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嘉奖(湖南科技大学)。
荣誉:
1.2022年10月,获评“芙蓉计划——湖湘青年英才”(中共湖南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2021年2月,获评2020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湖南省教育厅);
3.2021年1月,获评2020年度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工党员示范岗获得者(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委);
4.2023年2月,获评莲城青年英才(中共湘潭市委、湘潭市人民政府);
5.2024年5月,获评湘潭市高层次人才(D类)(中共湘潭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湘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6.2023年6月,获评2022年度科研工作考核优秀个人(湖南科技大学);
7.2020年12月,获评2020年湖南科技大学青年教工党员示范岗获得者(中共湖南科技大学委员会);
8.2018年6月,获评湖南科技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中共湖南科技大学委员会);
9.2017年5月,获评湖南科技大学青年岗位能手(共青团湖南科技大学委员会);
10.2016年3月,获评湖南科技大学优秀工会会员(中国教育工会湖南科技大学委员会)。
高等教育理论;比较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