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汉族,中共党员,湖南华容人,1977年5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15年6月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儿童心理及其发展、社会认知研究。现任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兼任师范学院院长、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专业“教指委”职业技术教育专家组成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湖南省社会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湖南省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湖南教育科学规划学科咨询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湖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应用心理学》建设点负责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负责人、湖南省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心理发展与教育》负责人。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心理科学》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含合著)4部、主编教材1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其他省级课题8项。获第十三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湖南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指导本科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项,获“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1996.09-2000.06 湖南师范大学心理教育专业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2004.09-2006.06 湖南科技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学习,获教育学硕士学位
2012.09-2015.07 湖南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专业学习,获教育学博士学位
2000.07-2003.07 湘潭师范学院教育系助教
2003.07-2012.09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
2015.07-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教授
2017.07-2022.04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2022.04-2023.05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兼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2023.05-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兼任师范学院院长、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社会心理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发展心理学
【1】《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感的影响机制及促进对策研究》(24BSH11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一般项目。
【2】《累积生态风险对农村儿童学校适应的影响及其规避机制研究》(BBA18007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已结题。
【3】《返乡农民工子女学校适应的追踪与促进对策研究》(11YJC88010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已结题。
【4】《流动儿童学校适应不良图式的追踪与干预研究》(DBA100199),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已结题。
【5】《教育强省建设中乡镇中心学校运行机制优化研究》(XJK23JCZD10),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决策咨询专项。
【6】《累积生态风险对青少年责任感发展的抑制机制及其干预策略研究》(XJK22AXL001),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省级重点资助课题。
【7】《地方高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互动路径及实践探索》(HNJG-2020-0506),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已结题。
【8】《教育硕士专业心理学课程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JG2016B091),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已结题。
【9】《公正世界信念对流动儿童城市融入的影响及其优化策略研究》(16B103),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优秀青年项目,已结题。
【10】《城市流动儿童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及促进对策研究》(14YBA167),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已结题。
【1】Tan,Q., Huang, Y., Ling, Z., Zhan, Y., Zhou, H. (2023). Warmer Individuals Get More Help: The Influence of Stereotypes and Empathy on Moral Decision-Making. Psychological Reports(SSCI).
【2】Yiyu Yi , Qianbao Tan*, Jiahui Liu , Fuqun Liang, Chao Liu, Zhenbiao Yin. (2022). The Mechanism of Cumulative Ecological Risk Affecting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Double Fugue Effect of Belief in a Just World and Empath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3】Fuqun Liang ,Qianbao Tan*, Youlong Zhan,Xiyan Wu ,Jiayuan Li.(2021).Selfish or Altruistic? The Influence of Thinking Styles and Stereotypes on Moral Decision-making.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SSCI).
【4】Zhiqi You, Yan Liu,Qianbao Tan*, Lu Zhang*.(2021).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Chinese Version of Short form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Measure(IPSM).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rnal(SSCI),57,277–284.
【5】Tan,Q.,Zhang,Y.,Gao,S.,Fan,W., Chen,J., Zhong,Y*(2015).Closer the relatives are, more intimate and similar we are: kinship effects on self-other overlap.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SSCI ),73(1),7-11.
【6】谭千保,易艺宇,黄勇.(2022).累积生态风险对农村初中生学业适应的影响及其规避.教育发展研究(CSSCI),42(6),47-55.
【7】谭千保, 吴喜燕, 李佳圆, 李强.(2021).累积生态风险与农村初中生学业成就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4(1),42-50.
【8】谭千保, 李佳圆, 刘旭.(2020).累积生态风险对农村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心理与行为研究(CSSCI),18(6),489-495.
【9】谭千保, 邓磊, 张湘一, 常志彬, 欧阳益.(2019).社会距离与分配差距对儿童有利不公平厌恶的影响.心理科学(CSSCI),42(5),1141-1147.
【10】谭千保, 伍牧月, 常志彬.(2018).累积生态风险影响农村儿童校园欺凌的实证调查.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CSSCI),17(5),51-57.
【11】谭千保, 肖倩怡, 常志彬.(2018).流动儿童的幸福感及其提升路径——基于公正世界信念的视角.青少年学刊,(2),7-11.
【12】谭千保, 龚琳涵.(2017).流动儿童父母支持与社会文化适应的关系:积极心理品质的作用.中国特殊教育(CSSCI),(6),69-74.
【13】谭千保, 彭腊飞, 肖倩怡.(2016).返乡初中生的教师支持和心理适应: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青少年学刊,(4),43-47.
【14】谭千保, 汪群, 丁道群.(2014).具身框架下的自我研究.心理学探新(CSSCI),34(2),106-110.
【15】谭千保, 张英, 龙莎莎, 蒋旺.(2014).返乡农民工子女同伴依恋和学校适应行为研究——基于2625份调查问卷.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扩展版),15(1),38-42.
【16】谭千保, 彭阳, 钟毅平.(2013).学校适应不良图式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CSSCI),21(5),820-822.
【17】谭千保, 黄娟娟, 梁燕.(2013).中小学生学校适应不良图式问卷的初步编制.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SSCI),16(1),176-179.
【18】谭千保, 陈利君, 占友龙.(2013).流动儿童的学校适应不良图式及其对学校适应的影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4),157-160.
【1】《自我参照加工及其程度效应研究》获第十三届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排第三,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政府,2017.5)
【2】《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特质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实证研究》获第四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排第二,湖南省教育厅,2019.4)
【3】《听障学生的社会认知及其发展研究》获第三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排第二,湖南省教育厅,2014.7)
【4】《加强新时代湖南省教育科研工作的建议》获第五届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排第二,湖南省教育厅,2014.7)
【5】《农村儿童学校适应的生态风险因素及其规避》(独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9
【6】《城乡流动的困与解——农民工子女的学校适应研究》(独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9
【7】《农村中小学教师胜任特质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实证研究》(合著,第二),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1
【8】《听障学生的社会认知及发展研究》(合著,第二),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12.
【1】《需求引领 两翼驱动 四维融合——地方综合性大学卓越教师协同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获第十三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第三,湖南省教育厅,2022.5)
【2】《地方综合性大学“一心双环三协同”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获第十二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第二,湖南省教育厅,2019.9)
【3】《依托联盟学校,服务基础教育,创新独立学院实践型教师的培养模式》获第十一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第三,湖南省教育厅,2016.7)
【4】《基于德育整体观的“三四四”高校德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获第十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第四,湖南省教育厅,2013.11)
【5】《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获第九届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排第三,湖南省教育厅,2010.10)
【6】《培智学校自闭症学生“六位一体”培养模式构建的十五年探索》获湖南省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第三,湖南省教育厅,2022.6)
【7】《从一名公费师范生到J校校长——Y老师的成长之路》获湖南省研究生优秀专业案例(排第一,湖南省教育厅,2019.12)
儿童心理及其发展、社会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