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拥军,男,汉族,民革党员,湖南宁乡人,1969年2月出生。1996年硕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教育社会学专业,师从董泽芳教授,获教育学硕士学位。2005年博士毕业于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师从潘懋元教授,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6-2009年于南京师范大学师从吴康宁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2018年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师从Karen L. Biraimah教授做访问学者(visiting scholar)。曾任民革湘潭市委委员,湘潭市政协委员,多次担任系主任等工作,现任现任湖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
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40余篇刊登于《高等教育研究》等CSSCI源刊及核心刊物,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光明日报等重要二次文献转载(摘)10余篇;出版专著8部,主编参编和翻译著作若干部,独著《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等著作获国家出版基金和省级出版基金资助3次;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3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若干项;多次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和湘潭市科研优秀成果奖。所指导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多次入选湖南省优秀毕业论文行列。
教育社会学(本科),教育政策法规(研究生)
1.主持202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一般课题“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瓶颈研究”(结项);
2.主持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从智力输出到智力回流:农村教育的社会学思考”(结项);
3.主持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研究”(结项);
4.主持2007年中国博士后基金“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结项);
5.主持2020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重大项目“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实践探索”(结项);
6.主持2020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智力支持乡村振兴的湖南探索”(结项);
7.主持2024年湖南省重点委托项目“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8.主持2015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非均衡城乡格局下农村教育功能优化研究”(结项,优秀);
9.主持2014年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项目“农村流动儿童教育处境优化的多学科研究”(结项);
10.主持2006年湖南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高等教育与社会流动的互动关系研究”(结项);
11.主持2006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般资助项目“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研究”(结项);
12.主持2007年江苏省博士后基金项目“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结项);
13.主持2019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委托项目“乡村教育布局与重庆农村人口发展趋势良性互动研究”(结项)。
1.“教育对农村人口社会流动能力的影响”,《高等教育研究》(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权威期刊)2007年第8期。
2.“实现高等教育合理分流,促进社会有效分化与整合”,《高等教育研究》(核心,CSSCI来源期刊,权威刊物)(为第二作者)2012年第8期。
3.“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新华文摘2023年第4期论点摘编)2022年第10期。
4.“多学科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转摘)2009年第5期。
5.“大学生就业难背后的若干真假命题”,《中国地质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2009年第3期。
6.“个案研究中的学术抱负——兼论个案的拓展与推广”,《西南交通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扩展板)(人大复印资料《社会学》2010年第9期全文转载)2010年第3期。
7.“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困惑”,《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3年第8期转摘)2003年第4期。
8.“关于“双师型”教师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思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北大核心,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教育》2008年第2期全文转载)2007年第29期。
9.“关于师范院校转型问题的思考”,《煤炭高教》(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4年第4期全文转载)2004年第1期。
10.“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大学教育科学》(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2004年第4期。
11.“高等教育:精英符号的生产者”,《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13年第5期。
12.“高等教育改革的合法性:话语的视角”,《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1期。
13.“公平理念下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配额悖论”,《大学教育科学》(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23年第1期。
14.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度”,《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21年第8期。
15.“质量观演进与高等教育评价的耦合”,《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20年第10期。
16.“寻找平衡点:优化流动儿童教育处境的可能策略”,《教育研究与实验》(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20年第3期。
17.“嵌入性难题与化解:优化流动儿童教育处境的可能视角”,《教育研究与实验》(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18年第2期。
18.“高等教育质量意识演进与质量控制行为演变”,《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17年第7期。
19.“力量的涂抹:知识改变命运的考察”,《大学教育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6年第6期。
20.“多元利益主体视角下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教育研究与实验》(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16年第6期。
21.“从教育社会学视角看对城市处境不利者应有的关怀”,《教育研究与实验》(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15年第6期。
22.“差异性需要的满足:顾客视角下的高等教育质量”,《大学教育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4年第3期。
23.“期待与羁绊: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高等教育变革”,《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14年第3期。
24.“农村社会流动进阶与农村教育功用变演”,《教育研究与实验》(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14年第3期。
25.“追寻高等教育改革真相”,《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12年第2期。
26.“高考改革与精英制造”,《大学教育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2年第3期。
27.“促进合理社会分层流动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教育研究与实验》(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5期。
28.“大学生精英形象起伏的逻辑”,《中国地质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6期。
29.“高等教育研究的立场与责任”,《大学教育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1年第3期。
30.“悖论性利益诉求:大学生就业难的一种解读”,《大学教育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10年第4期。
31.“农村智力回流的若干思考”,《大学教育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09年第6期。
32.“研究生教育精英性研究”,《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5期。
33.“高等教育研究的旨趣”,《中国地质大学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5期。
34.“教育研究者何以为教育代言”,《教育研究与实验》(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08年第5期。
35.“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农村人口流动的影响”,《大学教育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07年第1期。
36.“农村社会流动的考察:教育的视角”,《南京社会科学》(CSSCI来源期刊)2007年第6期。
37.“论高等教育权的失落与实现”,《江苏高教》(CSSCI来源期刊)2007年第4期。
38.“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06年第1期。
39.“研究生教育收费的不确定性”,《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2005年第1期。
40.“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的定位”,《高等理科教育》(CSSCI来源期刊)2005年第6期。
41.“高等教育质量观演进的逻辑”,《江苏高教》(北大核心,CSSCI来源期刊,学生为第一作者)2016年第2期。
42.“劳动教育的场域进境与路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北大核心)2024年第31期。
43.“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关切、现实难题与路径选择”,《黑龙江高教研究》(北大核心)2024年第12期。
1.《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
2.《现代高等教育对乡村振兴的智力渗透》,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年(湖北省公益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
3.《高等教育与农村社会流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4.《精英的合法性危机:高等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5.《走出边缘:农村社会流动的教育张力》,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
6.《现代教育与农村智力流动》,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年。
7.《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支持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
8.《乡村振兴教育支持的理念、方法与路径》,光明日报出版社,2025年。
1. 2023年3月,《挑战与应答:高等教育与农村发展互动》(专著)获湖南省第五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独著);
2. 2016年7月,《全科小学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湖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4);
3. 2019年9月,《“双平台三引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研究与实践》获湖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5);
4. 2022年5月,《服务乡村产智双扶协同一体培养高质量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研究与实践》湖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第2);
5. 指导3名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为湖南省优秀毕业论文(贾佳2018、杨秀果2019、刘冬旭2021)。
教育社会学、高等教育学、教育管理